進美二F05710024蔡孟璠
色彩學期中報告
: 印象派的命名者─莫內
(一) 前言
莫內如同其他印象派畫家一樣,受到了科學對色彩
發現的啟發,相當熱衷於戶外寫生,並致力於光與色彩
的捕捉與研究,《稻草堆》(右圖與下圖) 及《盧昂教堂》
的連作系列,更說明了莫內對光色探討的用心與堅持,
從不同季節,甚至從日出到黃昏,以數十幅不同的畫面
,捕捉同一對象在不同時間的色彩變化。 ▲麥草堆夏末陽光 1890
▲麥草堆日落時雪景 1890 ▲麥草堆黃昏1891 ▲乾草堆 霧中清晨 1891
▲麥草堆1891 ▲麥草堆雪景1890 ▲麥草堆黃昏1890
(二) 動機
前陣子偶然的看到了一個很久以前的節目《殷瑗小聚》
請了蔣勳老師在談莫內,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千變萬化
的《盧昂教堂》和莫內在臨終的妻子卡蜜兒的病床前,卡蜜
兒臉上的光在改變,紅粉的光轉變成暗淡紫色,轉變成青綠,
轉變稱灰藍,光越來越弱,莫內凝視著那光,他拿出畫筆,
快速紀錄著(右圖),像迫不及待想挽留什麼,然而,什麼也
留不住,我才了解沒有光就沒有了色彩沒有了
生命,雖然並不是時間非常長的節目,但一字
一句都令我感動,也讓我重新認識了莫內更喜
歡上莫內!
(二) 色彩分析
●《盧昂教堂》
這一系列的畫讓我體會到了光和色彩都
是霎那霎那間一直在改變的,還有莫內投注
在這上面的心血只能說驚人與讚嘆,也發現
許多藝術家不僅是莫內還有梵谷等同一張主
題的作品可以重複畫相當多幅,但每幅的色
彩都不太一樣,這是我們平時根本不太會去
這樣做的,令人值得好好思考。
莫內在盧昂度過了兩個月的時光,這期
間他開始了主教堂系列的創作 : 陽光照射
在主教堂單調灰暗的正面牆壁上,所產生的
強烈效果,激發他一連畫了三十幅同一主題
的油畫。
激發了莫內興趣的,並不是盧昂主教堂
哥德式的建築本身,而是投射到主教堂正面
牆壁上的光和影的跳動:石壁的本色是灰色,
但在此系列中,卻呈現出色調矇矓的金色、
褐色、青灰色或反差強烈的白色。
▲日光下的盧昂主教堂 ▲清晨的盧昂主教堂
●《聖德尼街的節日》
這張作品給我的感覺和敬佩的是明明只是簡單的幾個顏色整張畫卻可以帶給人很亢奮的情緒,這是莫內在陽臺上俯瞰全國性節日慶典時快速繪成的,運用了紅、黃、藍三原色隨意揮灑的技巧。
莫內主要關心的是傳達場景的整體效果,而不注重細部或刻畫
某種社會背景,結構和色彩是最重要的,他改變了物體或人的通常
顏色,以適應整個畫面的需要,雖然建築物或其他成分沒有清晰的
輪廓,但作品中喧鬧的長街,兩旁掛滿在和風中飄揚的彩旗,仍給
人一種完全合乎透視法的印象,在街道上的人物只是一些簡單的直
線、斜線和輕敷的小色塊,但共同構成了湧動起伏的熱鬧人潮。
●《垂柳》
莫內在接近八十歲高齡時創作的《垂柳》系列(也常
常被稱為《水仙》系列(Nymphaea)或《睡蓮》
(water lilies))。
濃厚的顏料油彩,流動隨性的筆觸線條,看來抽象率
性的色彩,看久了畫面會出現極為微妙複雜的光。
莫內因為長期在強烈的陽光底下導致他晚年嚴重的白
內障甚至失明,高明度的黃色是眼科醫學上認為莫內白內
障以後出現的「病變」色彩 那夾在絲絲垂柳之間的明黃
色塊,像是看到莫內淚光閃爍的剎那,那浮動在陰綠水波
上的一片一片的金黃,是一剎那就會消逝的光,是陽光突然破雲而出,是夕陽餘暉剎那的反照,我們常常被這樣的光驚動,一回首那光就逝去了,什麼也沒有留下。
畫中的明黃色比花朵更鮮明,比垂柳更鮮明,比藍色池水更鮮明,那一片一片的金黃,稍縱即逝,那是歲月之光,是時間,是生命本身。
(四)
結論
莫內是華麗的,他的作品一生追求燦爛華美的光。
他的畫裡很少黯淡的顏色,很少用黑,很少用灰,很少用深重的顏色。
莫內常常帶領我們的視覺走在風和日麗的天空下,經歷微風吹拂,經歷陽光在皮膚上的溫暖,經歷一種空氣裡的芳香。
在莫內的世界裡,沒有單純的顏色,他的顏色都是一種光。
因為光,所有的色彩都浮泛著一種瞬息萬變的明度。
我們稱做為「色溫」──是色彩的溫度。
然而,色彩真的有溫度嗎?
如果閉起眼睛,用手去觸摸,可以依靠觸覺感知紅的熱,藍的涼冷,可以感知綠的介於冷色與暖色之間的複雜溫度嗎?莫內相信色彩是有溫度的,因為光緊緊依附著顏色,光滲透在顏色裡,光成為色彩的肉體,光成為色彩的血液,光成為色彩的呼吸,因此色彩有了溫度,色彩也才有了魂魄。
光是色彩的魂魄。
(五)
參考文獻
■ 節目 :《殷瑗小聚》20130328 莫內與印象派 (蔣勳)
■ 節目 :《殷瑗小聚》20140126 莫內(下)
■ 蔣勳《破解莫內》Claude Monet
Rediscovered by Chiang Hsun
■ 視覺素養學習網-印象主義-莫內